买房的时候,得房率是购房者的第一考虑要素。那么,怎么判断一个房子得房率高不高?也就是说,得房率是怎么计算的?什么样的房子得房率高?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说明。
一、 得房率是怎么计算的?
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(单元)建筑面积之比。
套内建筑面积=套内使用面积+套内墙体面积+阳台建筑面积。
套(单元)建筑面积=套内建筑面积+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。
影响得房率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公摊面积的大小,而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,即指各产权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积,包括电梯井、管道井、楼梯间、垃圾道、变电室、设备间、公共门厅、过道、值班警卫室、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。
二、什么样的住宅得房率高?
1、公摊面积小的房子
楼梯、公共走道、电梯所占的面积都要算在公摊面积里,这些设施都需要占面积,也就意味着公摊面积大,得房率低,反之亦然,公摊面积小,得房率就高了。
2、 楼层低的房子
很多情况下,低楼层比高楼层得房率低,楼层越高、楼层结构越复杂,公摊比例也就越高,得房率也就越低。其中,多层比起高层省了电梯、供水设备间等公共部位,得房率更高。
3、板楼
板楼的得房率更高,特别是户型方正的板楼,通常有80%以上的得房率,而塔楼因为一层多户的设计形式导致得房率低,通常只有70%左右。